专利预警体系是指通过收集与分析本行业技术领域及相关技术领域的专利信息和国内外市场信息,了解竞争对手在做什么,把可能发生专利纠纷的前兆及可能产生的危害、建议采取的对策措施及时告知相关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及业内企业;同时发布专利权被侵害的信息,建议行业组织和业内企业采取应对措施的机制。专利预警分析主要分为国家专利预警分析、行业专利预警分析和企业专利预警分析。

专利预警分析便于对技术发展趋势、申请人状况、专利保护地域等专利战略要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使企业对所在行业领域内的各种发展趋势、竞争态势有一个综合了解,更加全面、有效地利用专利制定战略。
举个例子
比如汽车行业开发周期非常长,后期量产阶段修改设计是个基本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在方案初步确立之前,就需要把几个方案方向的专利预警做全。汽车行业和其他行业稍有不同,整个行业非常成熟,供应商会对相应的部分更加熟悉,所以往往有一部分需要供应商来协助,因此有时会在协议中约定,将相应的部分转嫁给供应商。而剩下没有办法转嫁部分的风险才是专利预警的重点,特别是自研的部分。如果行业里有好的方案,企业在设计的时候甚至会进行信息分享,在预警的初阶阶段,就通过检索信息利用的环节,初步进行风险分析,这样在设计方案初步成型的时候就已经完成了专利风险的初步评估。在软件方面,从实操、具体案例等方面的经验来讲,专利侵权风险都是相对较小的,往往软件迭代的速度会超过专利授权的速度,所以相关企业只对比较稳定的方面进行有侧重点的预警分析。

流程介绍
一、信息的检测和采集: 采集专利申请和授权信息、 涉外专利争议的纠纷信息、国家重大贸易、科技、投资和技术标准制定活动中的专利信息。二、数据分析:开放专利预警分析软件,建立专利指标体系;组织专家评估和论证,提供专利预警分析报告。三、专利预警信息发布: 使企业随时掌握国际上软件发展状况和知识产权保护动态。四、专利预警信息反馈:进行后续跟踪,并对预警分析意见进一步修正。
对于常态化预警机制的建立每个行业是不一样的。但是不管是哪个行业的IPR,进入到这个行业的时候都应该把职业的方向和所在企业的愿景相匹配,然后根据公司、行业的发展和阶段对常态化的预警机制进行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