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

《陕西省“十四五”知识产权发展规划》干货分享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08日

145.png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陕西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的关键五年,也是全省知识产权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以及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知识产权强省的重要阶段。根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三届八次、九次全会精神,按照《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

规划共涉及四个方面:

一、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

过去五年全省知识产权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有:一是知识产权整体质量效益还不够高,高价值知识产权偏少,知识产权服务全省主导产业做大做强作用发挥不够;二是知识产权市场化程度不高,知识产权转移转化不足;三是对知识产权的功能定位认识还不够深刻,知识产权保护法治化仍然跟不上;此外,还存在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机制不够完善,知识产权高端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知识产权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知识产权支撑对外开放格局基础不牢等问题。

“十四五”期间,要准确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顺应知识产权发展形势,用好已经形成的基础支撑和有利条件,紧紧抓住共建“一带一路”、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以及陕西自贸试验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等重大战略,抢抓机遇、创造条件,发挥知识产权在创新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找准深度融入和全面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持续推动知识产权强省建设,为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提供有力支撑。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十四五”时期知识产权主要发展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2020年

2025年

属性

1

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4.94

8

预期性

2

PCT专利年申请量(件)

476

900

预期性

3

著作权登记数(万件)

5

15

预期性

4

地理标志商标(件)

139

160

预期性

5

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个)

86

100

预期性

6

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数(个)

111

150

预期性

7

授权植物新品种数(件)

46

120

预期性

8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亿元)

116

300

预期性

9

知识产权民事一审案件服判息诉率(%)

70.5

85

预期性

10

知识产权贯标单位(家)

799

1300

预期性

11

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城市、园区、县(区)(个)

55

60

预期性

12

版权示范单位、园区(基地)(个)

23

68

预期性

13

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示范企业(家)

130

230

预期性

14

知识产权服务业从业人员(万人)

1

2

预期性

15

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人)

11

20

预期性


三、重点任务


“十四五”时期,全省以加快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为重点,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质量、运用效益、保护效果、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一)全面提高知识产权创造水平

大力培育高价值发明专利;深入推进商标品牌建设;推动版权产业发展;着力培育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专栏1

高价值发明专利培育专项。重点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高价值专利培育,支持高价值发明专利培育中心建设,促进高价值专利转移转化运用。

陕西文化系列出版工程。组织出版《延安红色基因文化》《中国“三航”科技》《陕西文物考古全集》《文化陕西》《影像丝路》第一、二辑(10卷含融媒)等系列丛书。

现代种业提升项目。实施农业种质资源保护项目,开展全省农业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健全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体系,建设省级农作物种质资源库1个,种质圃5个,专业基因库1个,提升改造畜禽保种场10个;开展农业生物育种科技重大攻关,支持制种大县发展,完善商业化育种体系;建设区域性品种测试评价站,提升农作物品种特性和种子质量评价评估能力。

(二)加快知识产权转化运用

落实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激励政策;提高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成效;加快发展知识产权金融;增强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

专栏2

专利转化专项计划。主动对接中小企业技术需求,建设畅通的技术要素流转渠道,解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专利转化难、中小企业创新难的“两难问题”,引导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业将未充分运用的专利技术以转让、许可、作价入股等多种方式向省内中小企业转移转化,助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专利导航工程。构建高价值发明专利创造与产业创新相互匹配,专利布局与产业链培育相互支撑的专利导航工作机制,每年实施产业规划类、研发活动类、企业经营类专利导航项目20项,提升专利导航项目应用成效。

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大力发展果业、畜牧业、设施农业三大产业和茶叶、食用菌、中药材、富硒农产品等区域特色农业,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县域公共品牌。探索“标志-产品-品牌-产业”发展路径,将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与产业发展,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历史文化传承等相结合,推进全省地理标志高质量发展。

(三)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加强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加强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构建知识产权保护长效机制。

专栏3

中国(陕西)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推动设立中国(陕西)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拓宽专利快速保护通道,建立集全省重点产业专利申请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于一体,审查确权、行政执法、维权援助、仲裁裁决、司法衔接相联动的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机制。

全省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体系建设。加大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力度,深化中小微企业维权援助工作,加强海外知识产权纠纷预警防范和应对指导。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程。加强秦腔、眉户、陕北秧歌民歌、弦板腔、西秦刺绣、华阴老腔、西安鼓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推广,逐步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活化、产业化。

传统工艺振兴工程。推动西秦刺绣、富平石刻、凤翔泥塑、安塞剪纸、耀州窑陶瓷、宁强羌绣、洛南草编等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培育形成陕西文化特色的知名品牌。

(四)统筹推进知识产权高效管理

完善知识产权法规制度;健全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强化知识产权分类管理和指导;服务和支撑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专栏4

知识产权强县(园区)工程。指导国家级和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农业园区和全省重点产业特色园区建立知识产权管理机制和服务平台,培育知识产权示范园区。支持园区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主导产业,以“揭榜挂帅”等方式组织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加强知识产权布局,推动技术转化应用。支持园区建立知识产权运营机构,培养知识产权转移转化专业人才。

(五)提升知识产权服务支撑能力

加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增强高品质知识产权服务供给;加强知识产权服务业监管。

专栏5

陕西省知识产权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加强知识产权信息化、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知识产权保护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加大知识产权信息集成力度,实现数据采集、分析挖掘、综合管理等功能。加强知识产权信息分析,进行创新态势、保护效能、服务需求等主题挖掘,提供基于大数据的信息决策支持。

知识产权领域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深入推进国家以信用为基础的分级分类监管试点,研究制定知识产权领域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制度,建立重复侵权、故意侵权企业名录社会公布制度,健全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加强知识产权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市场主体诚信档案“黑名单”制度。

(六)加强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和文化建设

加强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开展知识产权文化建设。

专栏6

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工程。加强知识产权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知识产权专业技术人才参加职称申报和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评定一批具有知识产权中、高级职称的人才。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技术人才专业素质和能力水平。

(七)促进知识产权开放合作

深度融入国家及区域发展战略;推动知识产权国际合作交流;维护知识产权领域国家安全。

专栏7

重点企业知识产权海外护航工程。支持企业实施积极的海外知识产权保护策略,通过PCT等途径加快知识产权海外布局,建成一批具备熟练运用知识产权国际规则参与全球竞争的外向型企业。加强国际合作交流,举办“一带一路”知识产权保护会议。

四、保障措施

(一)全面加强党的领导

(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三)健全规划实施体系

(四)强化实施监测评估


来源:陕西省知识产权局